您现在所在的位置:吴川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公开>政府公报>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 :2011-03-12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小 中 大
——2011年3月9日在吴川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上
吴川市市长 江 毅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0年及“十一五”时期工作回顾
2010年,是我市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冲刺之年。一年来,在中共吴川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市政协的支持下,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打造湛茂经济发展圈战略高地的目标,强化项目带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齐心协力,扎实苦干,顺利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七次会议和“十一五”发展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05.3亿元,增长14.3%,高于全国、全省和湛江市的平均水平,创历史最高增速;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8.0:42.9:39.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5亿元,增长23.5%;财政总收入15.28亿元,增长16.54%。
——“三次产业”进一步优化
工业化进程加快。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34.6亿元,增长17.9%,增加值33.8亿元,增长17.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4.5亿元、增加值19.8亿元,分别增长24.4%、20%。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23家,新增16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新引进项目17个。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羽绒、塑料鞋、家用电器等行业投入技术改造和创新资金达3.5亿元,规划建设羽绒产业城、鞋业产业城和粤西再生资源加工城,促进集群发展。建筑业完成建安产值39.9亿元,增长9.7%。月饼行业做大做强,我市荣获全国首个“中国月饼之乡”称号。
服务业显著提升。服务业增加值41.2亿元,增长11.3%,占GDP比重39.1%。交通运输货运量达245.5万吨,客运量达1165.4万人次,分别增长10.3%和20.7%。旅游业接待游客108万人次,总收入1.89亿元,分别增长20%和24%。吉兆湾被评为省滨海旅游示范区。消费服务设施逐步完善,世界500强企业沃尔玛进驻我市经营,海景一城酒店试业。农村消费不断扩大,家电下乡、以旧换新实现销售额9204万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59.2亿元,增长20.9%。对外贸易逐步回升,外贸出口总值达3785万美元,增长33.5%;实际利用外资100万美元,增长33.3%。地方金融业增长提速,龙威小额贷款公司获省批准运营,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09.9亿元和26.4亿元,分别增长15.7%和34.7%。保险业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政策性水稻种植保险面积4.6万亩,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覆盖率达到100%。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预计农业总产值31.3亿元,增长6.9%。超额完成湛江市粮食责任考核任务,粮食创高产活动获省和湛江市奖励。实施农业生态发展规划,“一带五区”建设加快推进。实施“沃土工程”,改造基本农田6.4万亩。现代农业标准园、农业信息化和农产品加工业进一步发展。全市土地流转面积21万亩,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畜牧、渔业有新的发展。
——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快
去年全市安排重点项目33项,完成投资11.5亿元。深圳龙岗(吴川)产业转移工业园累计完成基础建设投资3亿多元,目前签约入园的项目有8个,在建3个。其中,投资1.2亿元的湛江联润化工项目已竣工投产,投资1.1亿元的康师傅矿物质饮品项目和投资6600万元的天成铝业项目即将竣工投产。吉兆湾国际海洋生态旅游度假中心五星级会所近期将竣工营业。梅塘线和蓬吴线一期大修段竣工通车,蓬吴线一期新建段开工建设,二期(滨江路)建设进入征拆评估阶段,签订征地协议215.6亩。梅兰线完成了7.3公里路基和5.6公里单幅水泥路面铺设。城市防洪工程BT项目全面启动建设。鉴江供水枢纽工程和茂湛铁路吴川段建设进展顺利。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52.5亿元,增长53.2%。
——城乡面貌进一步改观
市区一批主干道路抓紧改造建设,完成了创业路绿化亮化工程,改造了广沿路、人民路和潮江路路灯。大塘小公园、梅福小公园建成向市民开放,市区新增绿地面积3.68万平方米。青少年宫、博物馆动工建设。市区污水处理厂在湛江五县(市)中率先建成投入使用,建成公厕4间,市政设施进一步完善。“三旧”改造完成项目19项,改造面积9.14万平方米。储备土地52.7万平方米,土地经营收入2.25亿元。横跨振文、塘 、黄坡三个镇500多条自然村、面积200平方公里的生态文明区建设加快推进,新创建文明村73条,目前全市共创建文明村1226条,占自然村总数的77.2%。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减排超额完成年度指标任务。造林5900多亩,森林覆盖率25.2%,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加强。
——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全年用于社会民生事业的财政资金达到7.7亿元,比上年增加1.6亿元,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70.99%,是社会民生投入力度最大、城乡居民受益最多的一年。全社会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总额16751元,增长9.3%;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6847元,增长11%。年初确定的15件民生实事全面落实。新增城镇就业7105人,组织农村劳动力免费技能培训6236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31779人,超额完成湛江市下达的指标任务。养老保险参保50437人、失业保险参保25334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35444人、工伤保险参保15350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89.38万人,提前完成省医改参保目标,基本实现医保全民覆盖。全额资助低保户、五保户等困难群众3万多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面完成省下达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建设廉租房81套。245户“灿都”台风全倒户全部入住新居。70间“农家书屋”、2个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村全部完成。积极开展“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筹集社会扶贫资金1395万元;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在湛江市的年终考评中名列第一,全市36条贫困村52.4%的贫困户和非贫困村41.8%的贫困户实现了脱贫,“十百千万”工程和“八大扶贫模式”得到省和湛江市的充分肯定。
——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
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完成新一轮政府系统机构改革。国企改革加快推进,市微波炉瓷厂破产清算工作全面铺开,市有机合成化工厂、环卫处土地以1.49亿元成功拍卖。在湛江市各县(市)中率先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任务。扎实推进“五项重点”医改工作,全市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实行基本药物制度零差率销售。
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实施科技计划项目35项,培育自主创新型企业6家。全力推进扩容促优,吴川三中通过了国家示范高中教学评估,吴川二中申报省一级学校通过评审。高中毛入学率达86.89%,提前一年完成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任务。加快推进新一轮中小学布局调整,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建设“文化强市”十大工程,加强文物保护和维修,顺利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全民健身蓬勃开展,足球、乒乓球、龙舟、游泳等竞技体育项目取得新成绩。市疾控中心检验大楼复工建设,10个乡镇卫生院改薄项目正在抓紧施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人口计生工作进一步巩固提高,被列为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省人口计生综合改革、宣传教育创新示范点,各项主要工作指标都创出历史最好水平,是省2010年度人口计生工作达标免检单位。殡改工作取得新成效。严格食品市场准入,有效保障群众生活安全。市供销社股金问题得到有效化解。顺利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国防建设、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继续推进,军地合作共建进一步加强。统计、外事、侨务、广播电视、残联、妇女儿童、工会、宗教、人防、气象、市志、档案等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推进。认真听取和采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和建议,全年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131件,办复率100%。深入开展纠风治乱工作,强化惠农资金监督。继续保持反走私高压态势,有力打击市场违法行为。圆满完成“五五”普法任务。加强审计监督,完成39个项目审计。“强综治、创平安、促发展”主题活动有效推进,市、镇、村三级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站)全部建成,创建“平安村(社区)”1119条,占全市自然村(居)总数63.7%;完善市、镇、村三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妥善解决了一批山林纠纷、征地拆迁等历史遗留问题。扎实开展严打整治,社会治安继续向好。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整治重大安全隐患,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各位代表,2010年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为我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划上了圆满句号。站在五年时间节点上回眸,“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历史进程中极不平凡的时期,是全市经济加速发展、综合实力迅速提高、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城乡面貌深刻变化、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实现了经济总量、人均GDP、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八个翻番”。“十一五”时期取得的重大成就,为我市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各位代表,这一切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委、政府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驻吴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人民警察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关心和支持吴川建设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还不够快,经济总量偏小,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二是产业发展水平低,产业链不完整,产品档次不高。三是财政依然困难,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四是项目建设还没有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不明显。五是企业用地难、融资难仍然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六是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防灾抗灾形势严峻,农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此外,政府职能和机关作风有待进一步转变,一些部门领导干部仍存在创新工作能力不足、主动服务意识淡薄、办事效率不高等问题,与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等等。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些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竞争意识、责任意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十二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和2011年工作安排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打造湛茂经济发展圈战略高地、努力建设幸福吴川的关键时期,是加快科学发展、实现后发崛起的重要机遇期。根据中共吴川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的决定,市政府编制了《吴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交本次大会审议。
《纲要》(草案)提出,今后五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打造湛茂经济发展圈战略高地、努力建设幸福吴川”为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实施“工业兴市、生态建市、商旅旺市、文化强市”四大战略,加快项目建设,推进产业集聚,强化基础设施支撑,保障改善民生,注重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加快发展。
“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一是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00亿元,年均增长13.5%;人均生产总值19230元,年均增长12.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7亿元,年均增长14.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0.1亿元,年均增长18%;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4亿元,年均增长16%。二是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工业大幅提升,服务业比重显著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规模,期末三次产业比例优化为14:44:42。2015年外贸出口额达1亿美元,年均增长21.5%;实际利用外资500万美元以上,年均增长38%。三是城乡建设展现新面貌。市政设施建设更加完善,城区、中心镇和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乡一体化加快推进。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40%;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13%;森林覆盖率25.5%;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5平方米以上。四是民生和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基本实现充分就业和人人享有社会保障,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2015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年增长7.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8%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6%,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89%;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
实现“十二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坚持“五个加快推进”:一是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强力推进项目带动战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以调整促转型,以转型谋发展,推进一产高效、二产高新、三产高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施“三带四区五支柱”工业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工业经济综合竞争力。实施“商旅旺市”战略,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商贸流通业、滨海旅游业等,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着力建设“一带五区”农业示范基地及九大特色农业种养基地,带动全市特色农业和精品农业发展。二是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着眼于适度超前,着力于综合提升,以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为重点,构建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城乡共享的基础设施体系,提高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承载力。三是加快推进生态宜居城乡建设。实施“生态建市”战略,加快市政设施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完善城市综合功能。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突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建设宜居宜业城市。四是加快推进改革创新。以更大决心和勇气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体制改革,构建坚实的体制机制。重点抓好行政体制、公共财政体制、企业体制及农村体制改革。五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着力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努力保障人民权益,满足广大群众教育、文化、就业、社保、医疗和住房等基本需求,不断优化人居环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五年看头年,开局是关键。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1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人均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外贸出口增长15%,实际吸收外资增长3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7.92%(按旧体制口径计算为16%);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今年我们必须全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项目带动,实现后发崛起
着力抓好“一园三城”建设。深圳龙岗(吴川)产业转移工业园:年内完成园区二期征地工作并进行“六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污水处理厂征地工作并动工建设,力争建成投入使用。抓住省出台扩园政策有利时机,尽快出台扩园并园方案,形成“一园多区”格局。继续加大园区招商引资力度,年内引进项目5个,动工建设5个,建成投产4个。羽绒产业城:抓紧做好羽绒城发展规划,年内要引进一批羽绒家纺企业入园,抓好羽绒产品展示交易中心规划建设,争取今年中日台羽绒产业发展年会在我市召开,努力打造羽绒产业发展基地。鞋业产业城:年内力争完成首期800亩征地工作,搞好基础设施,建设集生产、研发、产品展示交易于一体的综合性鞋业产业基地。粤西再生资源加工城:着力抓好规划以及项目前期工作,力争省批准粤西再生资源加工基地落户吴川。
着力抓好一批基础性重点项目建设。抓紧推进吉兆湾国际海洋生态旅游度假中心建设,尽快完成征(租)地扫尾工作,五星级会所和体育运动场今年5月份竣工营业,同时,启动建设连接325国道的主干道路及五星级酒店。抓紧推进海底和特种电缆项目建设,年内建成投产发挥效益。抓紧填海造地项目前期工作,跟踪落实省批复海洋功能规划。加快市政项目建设。抓紧青少年宫、博物馆建设,确保今年8月底前竣工投入使用;启动档案馆、体育馆及省皮划艇和赛艇训练比赛基地规划建设;抓好清源中央商贸区中心广场建设;推进市区沿江路旧城改造二期工程,尽快完成征地拆迁并动工建设;抓好江心生态公园建设,搞好规划设计,整治岛内环境,完善基础设施;继续加大市区道路改造力度,2012年春节前打通大有岭开发区至梅东路路段,完成建兴路铺设及麻纺路改造,抓好沿江路整治工程和大塘综合整治工程;建设海滨一、二路,年内完成立项、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带动博茂海滨新区开发建设;启动看守所搬迁;规划建设一城大桥。加快交通项目建设。抓紧蓬吴线一期两头7.7公里新建一级路段建设,2012年春节前竣工通车;抓紧蓬吴线二期(滨江路)建设,2012年春节前完成路面工程;抓紧蓬吴线三期(滨海路)及沿江南路(沿江路九区至塘尾分洪河桥路段)建设,年内完成规划、设计及征地等前期工作,力争动工建设;启动梅王线建设,年内完成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加快梅兰线建设进程,年内完成兰石镇至袂花江堤段7.3公里双幅路面建设;积极支持配合茂湛铁路吴川段建设,尽快完成征地拆迁扫尾工作;启动吴川火车站进站公路建设,驳接好铁路和公路运输,更好地发挥铁路对我市的辐射作用;积极做好粤西湛江国际机场迁建前期规划工作,力争粤西湛江国际机场迁建吴川。加快水利项目建设。抓住国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机遇,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加大建设力度,逐步扭转我市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年内尽快动工建设梅 、黄竹尾水闸,加快黄坡海堤加固达标工程建设,抓紧城防工程BT项目建设,争取明年年底全面完成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今年汛期前全面完成22宗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主体工程。
二、坚持“工业兴市”,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转型提升传统特色产业。抓好《吴川市羽绒、塑料鞋和再生资源回收加工三大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实施方案》各项工作任务落实,改造提升三大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链条向高附加值延伸,促进传统产品向品牌效益型转变,培育拥有自主品牌和技术的产业集群。扎实推进大企业培育工程,重点打造广东威立、广东浩特等一批骨干企业,力争全年新增规模企业10家以上、产值超亿元企业5家以上。加大建筑业扶持力度,引导驻外建筑企业回家乡注册,发展总部经济。积极探索建筑业改革和发展的新路子,做大做强建筑业,擦亮“建筑之乡”品牌。
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把发展新兴技术和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战略突破口,充分利用我市地处湛茂两地之间的区位优势,主动承接湛江和茂名钢铁、石化产业,引进上下游配套项目,形成相关产业链,壮大县域主导产业。同时,围绕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突出抓好一批工业项目。在抓好“一园三城”等产业发展平台建设的同时,加快推进一批工业项目上马。抓紧康师傅矿物质饮品、天成铝业、广东国联骏美水产品加工等项目建设,确保上半年建成投产。尽快动工建设佳业达节能环保玻璃深加工项目、龙岗区工业厂房项目以及湛江泓信户外用品生产项目,积极推进香港合和风力试验塔、覃巴风力发电场建设,加快涡旋式空调压缩机生产、磁动力发电机、修船厂、制药厂等项目立项上马,壮大工业经济总量,夯实工业兴市基础。
三、坚持“商旅旺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着力培植旅游业。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抓紧编制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利用“滨海度假、生态乡村、特色文化、名人故里”旅游资源,通过加强包装和宣传推介,打造“吉兆湾情怀”、“鉴江风光”、“吴川古八景”、“状元之乡”、“吴川民间艺术三绝”等一批旅游品牌。同时,科学规划吴川“一?